每個人在生命旅程中總會發掘到大大小小的興趣。理想情況下,部分興趣會通過正向循環逐漸成為生活習慣之一。譬如說,最常見的興趣「吃東西」,理想情況是:

一.飢餓(自然產生需求),於是計劃下一餐要吃什麼並對此懷抱期待

二.進食(填補需求),在過程中享受食物色香味

三.飽餐(需求已滿足),身體得到營養,心靈得到愉悅。直到下次自然感到飢餓,重覆步驟一

  在此基礎上便能形成定時及均衡的飲食習慣(非常簡略而言)。當然,總不會每顆種子都能開花結果。譬如在實踐過程並沒有感到快樂,或者在滿足後下一次需求並沒有如期而至,那麼這項興趣被大腦淡忘亦是正常不過。

  那麼更壞的情況是什麼呢?喜歡這種興趣,卻因為各種原因無法實踐它,甚或被迫排斥它而產生認知偏差;或是能夠實踐那個興趣,卻無法妥善控制欲望,過份沈迷以致被其反噬。

  更糟糕的,是上述兩者交替往反,像個鐘擺那般,在沈迷與厭斥兩種狀態無間輪迴,形成惡性循環。再次以吃東西為例:

一.出於各種原因(譬如形象自卑)而刻意節食

二.因為過度節食而感到極度飢餓,並由此產生焦慮

三.終於忍受不住而開始進食,但隨即為自己的無能而感到罪咎

四.為求一時心靈慰藉而過度進食,得到短暫快樂

五.快樂褪去,罪咎重臨。許諾自己「下不為例」,重覆步驟一

  所以說了這麼多,這件事跟BDSM到底有什麼關係?

  開什麼玩笑。無論古今中外,遭遇此等困擾的BDSM/LGBT+同好可沒有少過好嗎。

  我們從「壓抑期」開始說起。我們正活在一個苦悶、冷漠、毫不性感並且了無新意的現實——至少相對於大家那些香甜又不用顧及物理法則的性幻想是這樣。對於BDSM滿懷熱情與憧憬的同好,更是份外感到「飢餓」。一來社會現狀對多元文化不甚友善,二來社群內欠缺入門指導及資源交流等渠道,使得多數人不得不為現實妥協,選擇做一個符合主流價值的「正常人」。

  飢餓可以被忍耐,可以被轉移視線,但飢餓不會消失。這幾年因為疫情而必須忍受幾星期以至幾個月社交限制措施的朋友,可曾記得禁令一旦放寬,那個「報復式」出遊的情景?現在再來想像某些人必須隱忍自己的小眾性傾向/性喜好十數年甚或更多寒暑,將是何等煎熬,而那份壓抑終將釋放時,反彈又會是何等劇烈。

  興許是某個酒吧舉辦的主題活動,興許是家人或室友剛好出門遠遊的周末,也興許僅是交友平台約得的一夜主奴體驗⋯⋯總之,這份轆轆饑腸總算迎來久違的填充。你終於能暫時忘卻世俗陳規,忘情享受⋯⋯甚至是過於忘情。

  歡迎來到「沈迷期」。

  滿足自己,必定是愉悅的,至少一開始的時候會是這樣吧。你大概覺得自己努力活著就為等待此刻,渴望時間就此頓足常駐——無論今昔,上至文學鉅著,下至市井小說,不也是那些描繪著永恆天國、極樂世界、三十三天……最為人所嚮往麼。

  當然,時間仍舊轉動,而快樂亦是抓不住的青鳥。在幸福完全溜走之前,我們總想要拼命做些什麼。或許就像大草原上掙扎求存的動物那般,吃得了這一頓,下一頓就不曉得要等多少個晝夜了。於是,人生得意須盡歡,甚至突破底線亦在所不惜:頭腦發熱購買超出負擔能力的道具、不顧後果涉足危險的玩法、意亂情迷許下無法兌現的主奴承諾,諸如此類。如果從局外人的角度旁觀,這些行徑與其說是享受,倒不如說是宣洩;但在當局者眼中,卻是寧可做過而後悔,莫要不做而遺憾。

  「當虛幻的慾望都得到滿足以後,那人生還剩下什麼呢?」這大概是諸位在性高潮後踏入不應期(俗稱賢者模式)後最常浮現的哲學難題之一。BDSM呢,也存在類似現象。但與性愛不同,活在BDSM圈子內的同好們,在性幻想得償所願,精神上飲飽食醉後,更容易產生罪咎感。

  ⋯⋯對於誰的罪咎感?剛剛過去那次實踐調教,大家做足溝通,遵守規則,成熟互重,彼此度過了一個愉悅難忘的時光,沒有任何人在過程中受到傷害。究竟我們是對於誰感到罪咎?

  想當然爾,是刻板印象。實踐過如此「骯髒」「變態」的性癖,譬如是野蠻霸道地對人頤指氣使,或是卑微委曲地對人下跪崇拜,無論何者不符合主流社會期待那般禮貌、友善、專業、保守的形象。

  即使你並非什麼需要承受較高社會期待的公眾人物,即使你是閉門遊樂,並且所有持份者都知情同意,但就在這個時刻,你總是感到自己處於「道德低地」,感到自己被曝露在形象受損的危機之中。

  如果沒有妥善處理好心緒,罪咎很容易會蓋過來之不易的滿足感,進而演變成羞辱。更有甚者,會矯枉過正地試圖摒除這些「黑歷史」:掏空多年積累保藏的硬碟資源,拋棄辛苦儲蓄購得的調教道具,斷絕曾經珍而重之的主奴關係,只為求得一夕安寧。

  但一日沒有正視自身的性喜好,沒有妥善處理自己的期待與需求,問題一日都存在。直到事過境遷,「罪咎期」褪去而慾望重臨,直到內心空虛得再也無法壓抑,直到你又重新搜羅網絡資源,下單買回同一套道具,登入久違的交友平台上尋覓主奴⋯⋯

  直到你變本加厲地,過猶不及地,再一次填滿自己。

  如同交替式厭食暴食行為一樣,並不是「進食」本身對人有害,是「如何進食」方面有所偏差而引致苦痛。至於走出苦痛……我會說很不容易,但至少比無了期承受煎熬來得有希望。譬如說:尋求外界協助,向瞭解有關性喜好的朋友傾訴心聲;認識自己內心的「鐘擺」,每當能夠解放,或者必須忍受時,不要過份偏離自己的理性。

  如果情況允許,就算只能是一時偶然——做回自己。不是扮演其他角色,也不是扮演社會所期待的那個你,而是——你自己。免於恐懼自己所愛,不退縮於心之所向,竭盡所能並無悔地生存並生活著的,你自己。

  最後再分享一件有趣見聞。因為擁有性癖而產生的羞恥心,其本身也很容易發展成性癖。即便是在合適的時地場景,也會傾向避談和遮掩自己的性興趣;卻又在同一時間,萬分期待心儀對象能發掘這些性癖,(適當地)被羞辱一番,然後彼此實踐個樂而忘返。情況就像進到AV片場,都洗淨刷淨躺在床上兩腿開開了,卻還要穿搭上一件透視內衣,口裏說著「大哥不要」但身體自然而然地挺高屁股好讓對方撕開最後一塊遮羞布那般。人類真難懂。

  我想,並非性癖本身令人引以為恥,而是每個人多少都渴望著內心私密與軟弱的一面,終將得到旁人無私接納的「救贖感」吧。

參考文章︰

https://kinkawarecoach.wordpress.com/2018/04/02/how-to-get-your-self-out-of-the-binge-and-purge-cycle/

https://www.gurzebooks.com/press/bul2.html